促进会简介
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简介
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(原名: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促进会),以下简称“乡振会”。成立于2008年7月,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,2018年4月更名为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,是全国首家以“乡村振兴”命名的省级社会组织,受河北省农业农村厅(河北省乡村振兴局)的业务指导和河北省民管局的监督管理。2021年12月,乡振会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“5A”级社会组织。
目前,乡振会有专职工作人员10名,分支机构20余家,各地市代表处6个,会员单位达1300家,其中上市公司近20家。
乡振会的宗旨是:“会员为本、服务立会,立会为公、服务为民”。开展工作的指导原则是:“帮忙不添乱,服务讲奉献,创新不保守,抱团求发展”,是实现政府与企业、社会与企业、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纽带,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近年来,针对我省乡村振兴领域的痛点、堵点和难点,起草上报了一大批调研报告,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称赞,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。一大批会员企业通过“互需互补、互惠互利、合作共赢”,在发展的规模化、质量的标准化和产品的品牌化方面都有新的突破,实现了资源共享,要素优化配置,促其做大做强。
乡振会通过“排忧解难、服务企业”,把为会员单位服务摆在首位,积极牵线搭桥,务求实效,为企业新上项目论证、信息交流、管理咨询、人才技术,乃至融资、协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,努力把乡振会办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平台,相互交流学习的载体,提升内在素质的课堂,聚集人才的高地,企业互动的纽带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,既“雪中送炭”,也“锦上添花”。
目前,乡振会正在实施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、党建引领“四大工程”,分别设立了乡振会研究院、规划设计院、文化影视中心,进一步加强促进会的组织建设,通过完善一整套组织体系,建好一个平台和刊物,组建好市、县两级代表处和乡村两级服务平台,深化专家智库和专业委员会的改革,搭建冀菜进京、农资供需、农民工就业、银企对接、数字三农、技术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,以制度建设确保实施的“四大工程”落地见效,努力把乡振会和会员单位打造成“风雨同舟、兴衰与共”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,真正把乡振会建成会员之家。
机构设置
第一届社团负责人:
名誉会长: 李永进(原河北人大副主任)
会 长: 陈国琦(原人民日报驻河北记者站站长)
副 会 长: 张凤林(原省水利厅厅长)
李正文(原省扶贫办主任)
杨新世(原省农林局副局长)
张岐山(原省化工厅副厅长)
杨红涛(原省农业厅原副厅长)
张保生(原省财政厅副厅长)
马占元(原省农林科院书记)
陈兴旺(河北农民报社总编辑)
监事会主席:吴爱歌(原省直机关工委纪委书记)
秘书长:戎建军(原军转干部杂志社)
第二届社团负责人:
会 长:尤文武(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)
副 会 长:高胜福(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)
戎建军(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)
监事会主席: 张国斌(河北省扶贫办项目组专家、石家庄市商务局电子商务项目评审组专家)
秘书长: 戎建军(兼)(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)
第三届社团负责人:
会 长:王留根(原河北省乡村振兴局 一级巡视员)
副会长:孙光金( 河北国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)
戎建军(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)
卢怀玉(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 董事长)
陆付忠(河北能威特建设有限公司 董事长)
耿军林(河北一森林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)
秘书长:戎建军(兼)(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)
副秘书长:张习术(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)
艾 洋(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 综合办副主任)
业务范围
(一)发展咨询
1、通过多种媒介,开展农业支持保护、新农村建设、精准扶贫、山区综合开发、乡村旅游、农村土地、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解读与咨询服务,协助、指导农民和涉农企业等申请“三农”支持政策和项目。
2、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及法律咨询服务,提高农民法律意识、法制观念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
3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,了解民情民意,及时反映农民诉求,为党委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。
4、组织专业团队为地方政府、涉农企业把脉会诊,积极开展规划制定、战略选择、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咨询服务。
(二)民居建设
1、遴选适合我省的新型建筑材料厂家和推广项目,为农民提供彰显地方特色、美观实用的多种民居设计方案。
2、大力宣传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,在中心村示范点和特色民居示范户中推广应用,带动我省农村民居建设加速转型。
3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,推广高效清洁燃烧炉具,推广方便实用的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模式。
(三)务工就业
1、建立外出务工就业服务网络平台,搜集、整合并发布劳务信息,帮助农民解决务工问题。
2、依托会员单位做好职业推荐平台建设,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、专业人才就业,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相关政策和农业技术方面指导。
(四)就医看病
1、与各大医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,为有探病需求的村民推荐对口医院,并提供挂号、转院、选择专家等方面服务。
2、联合各级医院对村医进行医疗知识和医疗技能培训,切实提高农村医疗队伍业务能力。
(五)项目对接
1、紧密联系科研院所,掌握最新科研动向和成果,举办多种形式对接会,协助农业科技项目寻找落地承接方。
2、定期举办商业路演推介,邀请项目方和相关企业,帮助涉农企业筹集启动资金。
3、主动牵线搭桥,选定主题,定期承办涉农投资贸易洽谈会,建立项目信息搜集与跟踪机制,力促项目早签约、早落地、早见效。
(六)农资下乡
1、选择重要农事季节不定期举办一系列贴近农村、贴近农情、贴近群众的活动,开展“农资下乡”服务,通过厂商直供为广大农民提供购买便利,减少农资流通环节、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坑农,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。
2、组织集农资推介、技术咨询、农资打假、法律知识普及于一体的现场咨询活动,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,大力普及农资识假辨假常识,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资,增强农资经营企业(户)的质量、诚信、服务意识,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,确保农民群众用上“放心种”、“放心药”、“放心肥”、“放心农机”。
(七)技术培训
1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、“四美”乡村建设、山区综合开发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、农村电商发展等新形势、新任务,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、乡村干部能力为目的的培训、交流、学习考察与合作等活动。
2、以“农家课堂”培训为主要形式,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培训,排出课程清单,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,学习掌握与生产、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技能。
(八)产品营销
1、帮助新型职业农民、农民合作社、涉农企业建立多样化的农产品销售渠道,提供产品策划及开发提案、新产品上市、追溯体系建设等整体营销规划等服务。
2、打造农产品供求信息平台,举办多种形式的对接会,开展品牌推广、产品展示、高层论坛、合作交易等多项活动,为供需双方提供完善的市场产品信息,解决农民卖难问题,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。
3、举办特色农产品、手工艺品展销会,深度开发手工艺品和乡村土特产,培育农副产品传统工艺加工业,为优质农产品取“名字”、上“户口”,以产品销售拉动农民增收。
4、建立海外推广联系机制,拓展我省特色农产品和涉农优质产品市场范围,同步开展招商引资、人才引进、技术吸纳等多项工作。
(九)资金融通
1、举办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,实现“创业有贷款、经营有保险、服务有网络、信用是财产”。
2、加强与银行的深度合作,力争在贷款利率、期限、额度、担保、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创新,提供形式多样、且符合农村现实需求的金融产品。
(十)公益扶贫
在河北新农村网开辟帮扶专线,受理有关求助,提供在线(及电话)咨询与帮助,公开募集志愿者,开展社会物质文化帮扶、公益送温暖等活动,合力打造“互联网+社会组织+社会资本+志愿者服务+政府及其部门必要资助”全新社会动态扶贫模式,解决贫困农户“燃眉之急”。
办公地址:石家庄市新华区合作路81号院U字楼1楼
联系电话: 0311-66566806、66566906
官网:www.hbxczx.net
微信公众号: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(公众号)
电子邮箱:hebei001@188.com